2021/02/27

鋒哥理財問答室:壽險要變便宜,醫療險要變貴了?

保險是將風險轉嫁,而存一筆錢來因應風險,也很實際。小資族學保險講師鋒哥、失能險專家鄭進一(一哥)和大家來談談:
  • 壽險要變便宜,醫療險要變貴了?
  • 有病史或身心障礙者,可以買醫療險嗎?
  • 定期給付失能險不賣了,我還要買失能險嗎?失能險真的比長照險好嗎?
  • 小孩小時候,爸媽就要幫他們買終身型保險嗎?
  • 青壯年該優先補足保險缺口,還是存退休金?若來到中老年,又該如何規劃?
  • 長輩體況差、無保險、超過勞保承保年齡。家人除準備現金,還有其他因應方法嗎?
  • 投資型保險中的壽險與投資帳戶分配,如何思考?
  • 買境外保單,有什麼問題與風險?


***

編按:此系列文章,是我協助李柏鋒、紀錄Clubhouse《鋒哥理財問答室》的討論內容。未來稿件會在鋒哥Medium定稿,最後內容以定稿為主。定稿後,會再補連結過來。關於《鋒哥理財問答室》,請參考台灣投資理財俱樂部

***


2021/3/6


人生會面臨各種風險,買保險就是保障能繼續正常生活的一種準備。以「走的太快(死亡風險)」、「活的太久(生存風險)」、「走不掉(健康風險)」來看,對應的六大險種是:與死亡有關的壽險;與生存有關的意外險、失能險;與健康有關的醫療險、防癌險、重大疾病與傷病險。


壽險要變便宜,醫療險要變貴了?


媒體報導,新版生命表呈現國人越來越長壽的趨勢,意味民眾在特定年齡用到壽險的機會降低,故壽險保費會越來越便宜。但也因如此,民眾用到醫療險的機會變高,保險公司將承擔更多「損失」,故醫療險要漲價了。這個解讀其實不正確。長壽讓民眾能使用醫療險的時間變長,故終身型的醫療險會變貴。但定期給付、實支實付型醫療險,因有承保年齡限制,不受影響。


有病史或身心障礙者,可以買醫療險嗎?


基本上保險公司不願承保有病史的人,但另一個思考是,建議民眾好好投保勞保。勞保保障範圍大,在失能上能提供很大保障。而若是身心障礙者,排除失能部位,還是可以投保醫療險。
定期給付失能險不賣了,我還要買失能險嗎?失能險真的比長照險好嗎?

失能險是保障喪失工作或生活能力後生活的保險,理賠依據11級失能等級表。因有分級,所以比較容易申請到理賠,故非常建議民眾投保。近年雖然不賣定期給付的失能險,但還是有搭配壽險的終身型商品。也建議民眾購買持續給付型的商品,對家庭財務較有利。

失能險和長照險是與生存風險、長期照護有關的保險。但長照險的理賠要判定長期照顧狀態,比失能險的失能分級認定,嚴苛很多,故建議優先考慮失能險。也建議民眾去瞭解政府長照2.0的政策與內容。


小孩小時候,爸媽就要幫他們買終身型保險嗎?


終身險不一定便宜。我們要注意的,除了時間迭代候需求的轉變,還有通膨後,理賠金額還能得到相同的服務嗎?在小孩小時候,就幫他思考一輩子的事,實在太遠了。不如等孩子大一點,和他一起討論和評估需求,找到適合的商品。


青壯年該優先補足保險缺口,還是存退休金?若來到中老年,又該如何規劃?


先問自己,最感到焦慮的,是保險還是退休金?若資產夠多,其實不用太擔心保險。但資產不足時,保險能幫忙轉嫁風險。

保險產品眾多,推銷手法推陳出新,清楚自已的需求,才不會被創造需求。在選擇商品上,在一家買、或請保險經紀人規劃多家商品都可以,只要保障夠、方便即可,不一定要為了最完美的組合而造成資訊焦慮。買一家,通常是你信任這家保險公司;而找保經,也能比較不同保險公司的理賠方式。也建議大家定期檢視保單,趁體況好時,補足缺口。若身上沒有任何保險,建議找個業務協助規劃,或是上網參考罐頭保單。


長輩體況差、無保險、超過勞保承保年齡。家人除準備現金,還有其他因應方法嗎?


預備一筆備用金,是面對這種情況最實際的方法了。為了讓家人有更多時間籌措預備金,可以找物理治療師、幫長輩規劃復健或重訓,延緩其肌肉流失、老化或發病的時間。
投資型保險中的壽險與投資帳戶分配,如何思考?

投資型保險,具有壽險與投資兩種功能。若認為壽險保障足夠,可調整至連結貨幣型基金的投資帳戶,類似定存。若擔心投資虧損,則可調整至壽險。以上調整,端看個人需求與感受了。
買境外保單,有什麼問題與風險?

境外保單最大的問題,便是沒有台灣的金管會幫忙把關與承擔風險。有些境外商品雖然很好,但境外的麻煩,要自行斟酌能否接受。但在台灣銷售境外保單,其實是違法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