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2/27

鋒哥理財問答室:35歲每個月有一萬,該為退休投資還是讓小孩學英文?

在共組家庭或下一代誕生後,兩人如何凝聚理財共識?又如何思考有限資源情況下,該投資小孩還是自己的人生的課題。
  • 如何凝聚伴侶的財務共識?
  • 存小孩教育基金的意義
  • 家庭的投資理財工具


***

編按:此系列文章,是我協助李柏鋒、紀錄Clubhouse《鋒哥理財問答室》的討論內容。未來稿件會在鋒哥Medium定稿,最後內容以定稿為主。定稿後,會再補連結過來。關於《鋒哥理財問答室》,請參考台灣投資理財俱樂部

***




Q:我在美國有論及婚嫁的另一半,但我們對緊急預備金、房屋頭期款的認知不一樣,該怎麼凝聚共識呢?在家庭財務管理上,應該用共同帳戶嗎?有什麼建議做法?


鋒哥:兩人來自不同原生家庭、有不同背景,理財觀念與感受本來就會不一樣。建議先不要爭論誰對誰錯,先找方法拉齊兩人的理財知識,如一起研讀理財書籍、上理財課程。

在這個過程中,兩人會建立為同一個目標努力的革命情感、發掘之前不知道的認知落差,甚至更進一步瞭解對方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與輪廓。有了這樣基礎,再來討論與溝通分歧,才是有效益與意義的。畢竟兩人為錢爭吵,時常是因為認知的落差,而不是因為錢的多少。

面對同一筆錢,應該當作緊急預備金還是房屋頭期款?也是一樣的道理。除了知識的基礎不同,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性格,所以尊重對方的感受與底線,瞭解為什麼對方感到不安,坦承討論後,才會有真正的共識。有了共識,要準備多少緊急預備金、要規劃多少房屋頭期款,相信都會簡單許多。

至於家庭財務管理、如需不需要共同帳戶,沒有標準答案,雙方談好就好。但為避免最後因某些原因無法好聚好散、甚至對簿公堂,建議經濟許可下,向律師諮詢或委請其處理婚前財務協議。婚前找律師,其實就像買保險,要花錢,但你不會希望有一天會用上,不過只要用上,又會覺得很有價值。像在美國,若沒做婚前財務協議,事發後只能被動地照法律走,可能會產生更大、有形與無形的損失。


Q:我們家的中期理財目標是存小孩大學學費,長期目標是買房。我們有買0050,但總覺得懂太少;我們也看報章媒體的財經報導,但越看越焦慮。該怎麼辦呢?


鋒哥:我給你們的建議和前位聽眾一樣,請先找方法拉齊兩人的理財基礎。推薦你們一起讀《漫步華爾街》這本書,可以回答很多你們的疑惑,但這本書需要一點耐心。另外,投資需要系統性學習,也建議你們參考我的ETF課程、或去上坊間的其他理財課程,相信在這個過程中,你們會有很多共同的收穫,一起學習、一起討論,然後一起決策。

小白初入市場,焦慮非常正常。建議可以丟一筆完全賠光也不會睡不著的小額資金,感受在市場中的大漲大跌。你會看到無形焦慮的具體輪廓,也能確認自己的底線與能耐。那些報章媒體的聳動提醒與言論,只會干擾你的情緒,建議盡量避免閱讀。真的重要、需要覺察的,只有自己的情緒而已。

最後,我認為存小孩的教育基金,意義並非只是為了能送他進入名校,而是當他找到天賦或熱情所在,需要資源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時,可以提供經濟支援所用。唯有如此,這筆錢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。


聽眾分享:我認為錢不能全投給小孩,反而要留給自己。我也認為,就算讀公立學校,學習資源也很足夠,小孩應充分利用。課外學習不但壓縮家庭支出,更排擠寶貴的親子時間。


鋒哥:我很認同你的觀點。對父母來說,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負責,不應該養育小孩,就要他們負責我們的退休生活。我的作法是,用小孩的紅包幫他買ETF。也跟他們說,這筆錢是爸媽幫你準備的經濟獨立基金,未來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。在家庭教育中,我們也不斷地跟他們說,要對自己的財務和人生負責。

以學英文來說,因為沒有環境,學習效果其實不好。我認為比較有效益的英文學習方式,是幫他製造學習的環境,如帶他交外國人朋友,或讓他去國外生活一段時間。


Q:我和另一半都有學習理財知識與接觸相關商品,但總覺得永遠不夠。若35歲有100萬,有更分散風險的工具嗎?


鋒哥:投資理財的水很深,沒有人能回答到底得懂多少才夠?只有自己可以評估需要什麼。規劃了符合自己想像的理財計畫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,試行後沒有問題,就可以了。如果步伐穩定了,接下來可以再研究一些穩健的投資工具,如房地產。

我們其實不需要知道太多理財工具,工具好用、夠用即可。因為知道太多,也可能因此做出錯誤的決定。例如投資人不知道債券,股災時的確沒辦法以債券避險。但他也可能為了投資債券,而造成一些意外的虧損。要確認避險行為,是不是造成更大的風險,是困難的。因為很多操作,都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簡單,因為我們都無法預測未來。


Q:除了投資小孩的教育,家庭支出中還會有各類保險,如儲蓄險,適合嗎?另外,鋒哥會建議一個家庭該配置多少比例的ETF呢?


鋒哥:每個家庭要配置多少比例的ETF、或其他投資工具,沒有標準答案。端看你們的財務目標的設定,和財務狀況的掌握程度。

儲蓄險是一個強迫儲蓄的工具,但若你是個很難存錢的人,就要好好斟酌。儲蓄險在短期內解約,會產生很大的損失。現在儲蓄險的利率其實不好,且最大的問題是有的儲蓄險繳費年限很長。根據統計,台灣只有20%的人有繳完終身險,所以選擇這個工具前,請謹慎評估過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