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包含「書、電影、紀錄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書、電影、紀錄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24/09/16

原岩中和 5.11d 未竟心得 (2):摔傷後,適合思考挑戰困難的意義與如何停下來

不能練身,就來練心。

摔傷後有了更多時間思考與閱讀,我在《心流》與《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》兩本書裡,找到了挑戰困難的意義與如何停下來的啟發。

2024/05/24

《跑步勝者的 100 天修練》讀後心得與重拾寫作

關家良一,實踐跑步即生活的超馬跑者

這本書是關家良一來跑東吳 24 小時超馬前夕的日記,能看到世界級選手如何在日常練身與練心,也讓我體悟到持續記錄生活與公開寫作的意義。

選擇跑步或攀岩就是選擇一種生活,而過想要的生活需要勇氣。我鼓起勇氣重拾寫作,繼續勇敢生活。

2024/05/23

《放過那個卡關的自己,先出門走走》讀後心得與書摘

《放過那個卡關的自己, 先出門走走》

這是一本很溫暖、但很有力量的小品。

大家或許都認為走路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但要持續地走路,其實很難。作者是一位素人,她因為持續地走路而改變了生活,更獲得面對人生的能力、力量與勇氣。她分享許多走路而來的觀察、感受與體悟,也點出這些我們都忽略的平凡,其實才是人生前進與美好的關鍵。

走路或許只是個媒介,但也因為走路你我都能做到,所以這本書帶給我們鼓舞、讓我們能馬上行動。

2021/01/01

衝浪書籍:聽浪人故事、體會衝浪風格、思考有衝浪的人生

我很喜歡的幾本衝浪書

夏天後,我的衝浪生活就止於受傷的肩膀與光想就冷死的冬浪裡了。沒衝浪時,一起來看書吧。

本文介紹導論的《衝浪之書-終極指南》、《元浩衝浪教室》;文學的《並非故意與眾不同:我的衝浪人生》、《浪人之歌》與《浪人、衝浪、海洋》;哲學的《衝浪板上的哲學家》;技巧心法的《元浩衝浪教室》、《衝浪長板技巧全攻略》、《長板衝浪高手全功略》、《衝浪達人高階50大密技》。

最後,也加碼衝浪紀錄片與電影、電影、漫畫與 youtube。

2020/11/12

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(3):用六個練習定位過去、檢視現在與發想未來

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

本文是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一書前半部六個練習的書摘,包括每個練習的目的、方法與相關思考重點整理,最後也附加上原型的說明與design thinking的一些提醒。基本上,看完本文應該就知道怎麼進行這六個練習了。而我的實作請看〈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(1):我的六個練習實作和思考〉

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(2):工作坊心得與後記

工作坊振筆疾書與腦力激盪的同學們

「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工作坊」是商業思維學院北區小組的自辦活動,根據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這本書前半冊的六個練習、進行了一天的實作與討論。我們透過練習爬梳自過去、檢視現在和發想未來,這些引子和羅盤幫我們找到自己、接受自己,並從當下出發。實作後,我獲得向前邁步的勇氣和信心,我知道我可以設計未來,也相信可以更接近理想的自己。

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(1):我的六個練習實作和思考

小組分享與討論

工作坊利用《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》一書的六個練習,幫助我們從過去、現在走到未來。本文記錄實作的過程和我的思考,若想瞭解六個練習的目的和方法,請參考〈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(3):用六個練習定位過去、檢視現在與發想未來〉

2020/05/31

壽山岩場 (3):《獨攀之歌》梁明輝教練的攀岩台語文學


從華蘭和昌哥那認識高雄攀岩前輩梁明輝教練,一查發現教練竟然是詩人,原來台灣攀岩文學的濫觴在高雄!

教練有好幾本著作,除了著有收錄十餘首攀岩詩的《獨攀之歌》外,還有《大樹的辦桌》等幾本台語詩集。

2020/05/07

《衝浪紀錄片-衝進夢想》觀後:與爬山和攀岩的對話


五月匆匆一看這部彥廷推薦的紀錄片,當時還沒接觸衝浪的我竟感觸許多。觀後與自己爬山、攀岩的生命經驗對話,我寫下了一些雜感:

2019/03/06

菲律賓電影 Alone/Together

Alone/Together (link)

Alone/Together由菲律賓當紅影星Liza和Enrique主演,故事是老梗的舊情人因故分開、相遇又無法再相守的故事。但電影場景之一是在我住的Quezon City,裡頭也充斥著街頭小吃、Jeepney等菲律賓日常、我去過的National Museum Of Anthropology,看得我心花怒放!雖然有英文字幕,但男女主角為什麼分開、為什麼女主角最後不願意接受男主角的再求婚等關鍵細節,我其實看不太懂XD。

2019/03/05

《幸福綠皮書》影評:我不夠黑也不夠白,那我到底是誰?

Green Book

幸福綠皮書 (Green Book) 改編自真實故事。1962 年美國終止種族隔離政策前夕,黑人鋼琴家 Don Shirley 欲前往栽植棉花而大量蓄奴、種族歧視仍嚴重的 Deep South (深南部區) 進行演奏。因黑人身份敏感,故聘請了紐約最凶狠的白人保全 Tony 當他的司機兼保鑣。故事就從膚色、身份與性格迥異的 2 人一同踏上旅程展開。

2017/02/24

我看:謝哲青 - 攀岩教會我的事

 

現在才看到這個影片,還蠻有感覺的啊。每個人來攀岩的理由都不同,得到的體會和收穫也完全不一樣。攀岩至今,我總是在回想為何來攀岩,又在追求什麼?爬到現在(還是死纏爛打到現在?),我大概已經說過101種想爬和想放棄的理由吧?在又愛又糾結的這條路上,卻是越爬越看清楚自己的樣子。

2013/01/20

面對海洋未來的行動方案:「海鮮的美味輓歌」與「Four Fish:人‧魚‧海的兩種未來」


(圖片:左摘自時報閱讀網,右摘自臉譜出版社部落格。)

此篇是我讀了兩本書「海鮮的美味輓歌」「Four Fish:人‧魚‧海的兩種未來」的比較心得。看了這本兩書後,我開始對如何阻止海洋生態崩壞,與解決人類日增的海洋蛋白質需求很有興趣,但至目前為止,我對此議題的瞭解尚只限於這兩本書。之後想從這兩本書裡看到的觀察與觀點出發,來看看台灣的海洋問題與海鮮背後的故事。

2013/01/18
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


(圖片摘自:八旗文化)

書已經看完好幾天了。只是聽完第一場新書分享的此刻,滿腦子盡是三個與談人與該書編輯的精彩對談,一時間似乎無法安靜下澎湃的心,記起多少我在文字間流動的思緒。

2006/10/30

河口人

關渡下八仙靠海維生的陳家的故事。在都市卻過著鄉下生活,靠海維生卻又離台北市那麼近。他們的生活和住的地方一樣,沒有個明確的定位,連陳先生自己都說不出來他們住在怎樣的地方,只能說是四不像。沒辦法享受都市的富裕,卻要承受整個台北髒亂最後的歸處,看著夕陽落下觀音山都覺得苦澀...。

2006/07/25

後山地圖

毫不考慮便買下「後山地圖」,一方面很喜歡台灣歷史相關書籍,買下做個人收藏,一方面也很好奇這本書到底寫的如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