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5/03

台西歸來一年-思考自己在環境議題上的角色

一轉眼,從台西回來已經一年多了,我真是該為文章一直躺在電腦裡被譴責一下。然而,本文的書寫一直停在2/3進度的原因,除了自己的懶散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最想寫卻一直寫不出來的最後段文章,關於台塑六輕與雲林。

至於不提起筆(講提不起筆似乎更貼切)的原因,一方面覺得自己在環境議題方面懂的太少,一方面也覺得自己寫不出客觀事實與自己的觀點。我認為我還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,在表達上也不夠達意。因此,一直想寫出一點比較有深度內容(甚至批判性?)的文字,真的是一直都不知如何下筆。

然而,我很希望這篇記行能符合我想關懷環境的期望,藉這個機會,練習陳述事實與表達我的觀點。然而,報章網路,真的假的各說各話的觀點滿天飛,我當初若是為了能更了解真相而去到現場,而回來後寫的文字,就更應該不只有寫山寫水寫心情,和複製別人所說的話。

這陣子終於看了兩片與六輕相關的影片,一是”陳定南大戰王永慶零污染神話的辯論”,一是林家安的記錄片”天堂路”。雖然這兩部影片帶出的資訊很有限,甚至不全面,但對六輕議題提出了好幾個關鍵時間點與事件。辯論很精彩,記錄片記錄的很詳實,都非常值得一看。我想,若要等到完全了解六輕發展史和它對台西的影響後再來寫這篇記行,那成稿的日期一定是遙遙無期。而且我認為,六輕議題的討論不只有六輕適用,其他的環境議題都適用;並且,它從來沒有成為過去式,一直是進行式。

承蒙政府和財團的聯手,台灣近幾年的環境事件真是越演越精彩。在這麼多事件接腫而至時,也正好我接觸到的相關文章與觀點也越來越多。把感覺和想法寫出來,可以釐清自己觀點的脈絡與清晰性,就算寫出來的東西難登大雅之堂,但對於自己和議題而言,一定有存在的意義。

對我個人而言,這篇記行記錄了一個我忘不掉的風景,包括那裡的海和人。我第一次來到一個天空看起來灰濛濛,海上看起來霧茫茫,感覺沒什麼朝氣的地方。但是,跟著膠筏出海,和蚵農聊天,和關心當地環境的人聊天,我發現台西人因為先天的艱苦和後天被政府忽視的夾殺下,所表現出的鬥志很堅強,那種堅持應該是不放棄土地和該給後代子孫有交代的責任感吧。

對議題而言,這篇文章或許有機會讓更多人認識台西,甚至可以說是更認識台灣真正的樣子。我跟很多人一樣,去台西之前對台西幾乎是陌生的,很多數的人只追隨著光鮮亮麗的觀光風景區跑,但那只是一再地複製一種不屬於當地的風景,為了是滿足大家對沒有差別沒有鑑別度的美的想像。

因為不了解,相信政府所說的開發可以帶給台灣經濟繁榮可以被理解。我們是不是可以主動地選擇我們觀看這片土地的方式?也可以主動選擇我們要土地有怎樣的面貌?或許,可以試著看看六輕在雲林的例子吧!接下來,你可能會選擇多看看走走,多一點了解後,再來判斷政府的政策,是給了台灣一個繁榮美夢,還是一個土地滿目瘡痍的惡夢。若我們必需依賴這片土地維持精神和生活,那麼走向後者便是走入死胡同。而生活在這裡的我們,絕對有責任維護它的完整與永續。

雖然,六輕還是在西海岸建立起了離島王國,但反六輕的意義不僅是在六輕有沒有來,而是繼續努力不讓幾百個甚至幾千個六輕,和政府聯手犧牲台灣。

這次的台西行讓我開始更關心台灣環境,這是台西人努力的小成果。小成果有不容忽視的小力量。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成為小力量,可以在維護台灣環境的過程中使上一點力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