唬神難關動作 |
第一次爬到這個特殊動作。第二趟上去前,腦海湧現在抱石場slab練到的動作;上去後,憑著平日練習的記憶,一試就成功。非常開心日積月累的動作資料庫派上用場,而抱石場slab真是惠我良多(好想頒匾額XD)。
難以定義的級數
唬神的難度為5.11d,前半段是V3-V4的抱石,後半段是5.10a的上攀。因為路線的前半段困難、加上難關動作非常特殊,故整體攀爬體感比很多5.12的路線難上許多。
這條5.11的路線不好賺。但當你能忘掉級數,單純攀爬與感受給予身體的回饋,你會發現唬神是一條非常值得岩者嘗試與揣摩的路線。
動作特殊的難關 (有雷)
唬神難關是第1-2個快扣間的一根柱子。
觀察柱子左右方圓50cm都沒有好點*,似乎只能抓著柱子上去?一時間我想不出來該怎麼爬。柱子深度僅一指截多,想像用側抓或lay back都可能會開門。乍想可能可用類似裂隙爬法,讓身體平衡放到身體中間、呈一直線那樣呢?
第一趟嘗試讓地面軍師聲控,雙手交叉gaston停在柱子上。這或許是我此生第一次做這個動作,體感奇妙到不可置信,驚慌地不知該怎麼出力。兩手死命扒著柱子,但幾乎只靠三頭肌和背肌hold住的一直線平衡實在太費力,一下子就失衡fall了。
---
仔細再端詳岩壁,發現起攀後兩個摩擦手點附近還不小,忽然靈光乍現地想到推撐。
嘗試先右手gaston、身體倒向左邊後,左手從三指洞點改推撐摩擦手點附近。此時身體有被往右後開門的力量外懸,感覺三角肌(?)很用力的hold住身體。推撐手點還不錯,一推就成功帶起身體。但因為手和身體間的空間太小,左腳進不去左手點的位置。
下來望著岩壁又再想了一下。既然推撐出來的空間太小,或許左腳踩到更左邊一點?
第二趟上去,左腳踩到更左邊,就成功了!此時雙腳像爬煙囪地形一樣踩開、hold住了身體,幫雙手交叉gaston省了很多力。只是gaston還是一個相對費力的動作,我一下子還是fall了。
---
再嘗試一次,我推撐上左腳後,左腳微微drop knee、轉左半身進岩壁,很明顯地雙手又更輕鬆了。這次有餘裕地左右手輪流轉換身體重心休息,觀察和思考後面怎麼做。
我先縮回左腳、屁股往左壓低、打直右腳穩住身體。要出左手往柱子頂部撈時,手有點hold不住、身體往下掉了一下。但幸好摸到一個很深的小裂隙,停住了。
再來我換右腳微drop knee、轉右半身進岩壁,右手往上wrap柱子頂部。兩手都穩住後,打直左腳、右腳和左手,撐開身體、便可平衡地掛上第2顆快扣了。
日積月累的資料庫和直覺
爬完後看攀爬錄影,覺得無論是推撐、動作順序和找身體平衡的處理真的都做得不錯。推撐是想到的可能動作,但複雜的動作序列則是憑身體直覺完成。驚訝自己可以做得那麼流暢,真實感受到平日練習累積的動作資料庫與直覺。
這複雜的動作序列,包括左手大交叉過兩個摩擦點、插進指洞點,右手抓柱子底部手指pinch,右腳坐上小球平台,再左手推撐上左腳,雙手gatson,雙手出柱子頂部。在右腳都沒動之下,其他三肢共做了七八個動作,也似乎奉行了我「一個平衡位置做好幾個動作、能不換腳就不換腳」等原則,覺得完美。
而看最前面過摩擦手點的部分,也覺得腳點的選擇和身體平衡也處理的蠻好,幾乎都有直接踩到能較省力進入下個平衡的位置。
後記與謝誌
前陣子去小岩館剛好爬到推撐箱子的路線(影片5:58),這或許是我能很快想到推撐的原因。這幾年在萬華爬slab,練到很多很有戶外感的經典動作,像mental、推撐、坐點、倒身體等,可以說我這些動作的累積和熟練都是在室內岩場養出來的。
每次在戶外爬slab,也會很明顯感受到室內岩場練習的幫助。而這次也是第一次這麼感覺到,抱石場惠我良多,哈哈好想頒匾額XD。
謝謝高雄地方岩友強力推薦這條非常有特色、很有回饋感的路線。更謝謝你們在我攀爬時非常投入地觀察並鼓勵我。好喜歡跟你們一起嘗試和研究路線,高雄攀岩圈好積極和溫馨啊。
這是條令人茶思飯想的路線。想著你們說柱子還有很多的可能,我想了幾天又想到其他解法,等不及要去試爬了。而下次去千光寺,一定要爬完唬神囉。
*平台區路線間的距離非常近,故要爬到其標示難度,時常需限制手點的範圍,故便有「好抓的點,只能踩、不能抓」的不成文默契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