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/07/05

《科技島讀》降落,謝謝帶我升空(2) QA特輯心得(寫作、社群媒體)





寫作的過程與意義


島讀QA


▎怎麼形成觀點?不是全新的觀點,也值得提出來嗎?

  • 島讀:先丟出觀點。你有興趣、願意花很多時間,最後就會磨出你的論點,也會是一個創新。

▎覺得寫得很差怎麼辦?(此題是周欽華在臉書的補充)

  • 島讀:相信過程、相信讀者。寫作是為協助讀者理解,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滿足。

▎為什麼推薦寫作?

  • 島讀:想法被寫到紙或電腦上時,這樣客觀的距離,容易激盪出新的想法。

▎什麼樣的文章是你覺得有趣、有挑戰性,讀者迴響也最大的?而產出過程是什麼樣子、你又如何看待?

  • 島讀:我感到恐懼、困惑,很多人也好奇,但卻沒人處理的主題。面對這種害怕、想逃避、蹲很久都下不了筆的主題,有一天覺得再也受不了、再不動手會吞噬心靈時,就會下筆了。寫全壘打型的文章對身心的壓力很大,沒辦法太常寫。

▎如何寫出高品質的文章?

  • 島讀:發展自己的強項和特色。

▎怎麼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?是一開始就找到,還是一路確認而來?

  • 島讀:是模仿來的。


我的回應


最近我有機會寫論說文,但對提出觀點這件事仍非常恐懼。一來我實在是個對自己很沒信心的人,就算是處理熟悉的主題,我也會非常焦慮。二來是個性太玻璃心,有待磨練。《科技島讀》對提出觀點的分享,讓我理解如何面對不完美,更不需要追求完美,還有過程的意義。

而面對寫得不好的文章,我就是選擇完全逃避法,把文章鎖在櫃子、不發表啊。但「相信過程」真的是很警世的提點,對應最近我不斷要做各種困難的決定,相信過程真的能有效地降低焦慮、關照感受,這樣就能深吸一口氣、好好地前進。很多事情只做了60%,就一定會有60%的意義和收穫,真的沒必要為了未竟的40%,拒絕已經努力的60%。

關於風格,我的文章主要寫感受,大抵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、很自然而然地就發展出我的風格,好神祕。但不得不說,時常很難避免被流行、流量高的文體吸引;而模仿欣賞的文體其實蠻困難的,會跟原本自己的風格拉扯,慘一點就是東施效顰(哭)。但我相信《科技島讀》說的,發展自己的強項,就會有高品質的內容,而這必定是你找到了和別人的差異。做有熱情的事,才會做得好。那種從內在動力驅動出的東西和溫度,是無法假裝出來的。

最後,這一年我非常感受到「輸出」對我的幫助。很令自己意外地,無論是寫文章或講話,都能非常大幅度地清除堆積在我心中許久的厚厚灰塵,讓我的想法越來越清晰。值得一提的,過程中我也經歷三次所謂再不處理、靈魂會被吞噬的歷程,我稱之為「挖出卡住的靈魂」。雖然不同於《科技島讀》的處理尺度,我僅處理自己;但同樣地,都有面對前的百般忐忑、花很多時間坐在電腦前和靈魂打架都下不了筆、最後發現快死了一定要下手的過程。聽到自己和偶像經歷一樣的心境,更願意繼續堅持下去了。


面對社群媒體的焦慮


島讀QA


▎在社群媒體寫作,容易受到批評,這是一種寫作障礙嗎?

  • 島讀:在社群媒體寫作太容易,但也很容易受到批評。大家反而不敢寫,的確是一種障礙。

▎在社群媒體和其他媒介寫作,有什麼不同?

  • 島讀:無腦攻擊的摩擦力不同。


我的回應


以前我的臉書發文量很低、也不敢寫論說類的東西,就是因為我很害怕被人批評。前年發文量開始比較大、也弄了粉絲頁,開始有機會練習習慣把文章給更多人看。其中也發現,我其實很喜歡「講話」。以前以為自己喜歡躲起來寫東西,但我走到人群前,其實也蠻舒服踏實,可能我很喜歡與人交流吧?

而開始在家工作與疫情後,寫稿寫到麻痺或寫不出來時,我會透過社群媒體來抒壓。但最後卻都因過度等待訊息回覆,弄得更焦慮或效率低落。雖然已經意識到要刻意遠離社群媒體,但手好賤啊。


***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