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直小館的聚餐 |
2013年樹林比賽,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yumyum教練。當時我從他手中接下女子乙組第三名的獎狀,沒想到2015年夏天我也變成教練的學生了。
2015年是個生活重新出發的一年。這年年初我從喀比攀岩旅行回來,心中持續燃燒著許多的雄心壯志。五月在花蓮飛炫屋比賽時和其他選手閒聊,才得知好多人都曾去過教練那裡上攀岩課。
有系統地學習攀岩技巧這件事在我心中發酵著。想想自己從2012年開始參加比賽、設定運動攀登級數目標以來,就一直想推進自己的攀岩成績,但懶散消極的我從沒去想過除了到岩場爬路線之外,還可以怎麼做訓練。當然詢問岩友、到網路上找資料安排訓練計畫都是自己就可以做的方法,但或許就像讀英文一樣,藉由去補習班督促忙(盲)碌的自己照表操課,總是一個有效率的方法之一,就當給自己一次嘗試的機會?一直以來,總是和社團朋友以相對長的時間互相切磋學習爬山、攀岩的一切,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花錢去上攀岩課。但這次仔細思量與評估後,我從2015年7月便開始便到yumyum教練那邊上課了。
--
記得第一堂課那天剛好只有我一個學生。我照著教練的指示在face面練習各種的踩腳技巧,而師母則在我休息時串場練習。第一天上課的感覺很不真實,攀了五六年的岩,卻是第一次練習基本技巧,而唯一真實的是下課後痠炸的手臂。
在face面練基本腳法三個月後,我換到斜面板練踩腳和AE路線,此時也加入了力量和指力的練習。這是練習強度開始爆炸的時期,肌力、指力都似乎被逼到極限,上課前一天一定要徹底休息不然無法上課,上課後一天也完全無法爬因為根本沒有力氣再爬。而從來拉不起一下單槓的我,也在這裡拉起了人生的第一下。當時我每週還會再去兩次抱石場,這段時間我的踩腳技巧與力量顯著地提升了,而一週四次的練習與高強度的AE讓我有舊傷的中指常態地發炎,在因此調整訓練內容與強度後,也配合著定期針灸以維持我的練習。
教練家在內湖山邊,我下班後到教練家要1小時,下課後回家也要1小時。每每拖著極為疲憊的身體坐在公車上望著窗外發呆,想著當天的練習與感受著手指的疼痛,都有一點辛苦、但又真實努力著的複雜心情。
--
教練話不多,但很有耐心地與我討論練習時的問題與卡關動作。教練的動作非常優雅,雖然看的出歲月的痕跡,但每一步都精準到位,看教練示範總是獲益良多。教練也總是跟我說,比別人矮就要更善用每一吋身高,這讓我在練習時更充滿希望與幹勁。
練習的時光單純,重複著上牆、休息看韓劇和running man(XD)。回想在教練家的時光:我永遠都記不得我的AE路線,一定要貼膠帶提示;狂會流汗的我總是把抱石墊和岩塊弄得溼答答;總是在完攀前掉的我,教練會說:怎麼這樣內?太難嗎?而一開始我靠著教練的省力系統拉起第一下單槓,某天連拉到九下時,才發現原來教練只是捏著繩子而已,其實我已經靠自己的力量拉起來了。
2016年初完攀野地飛鼠算是這段練習以來一個階段性的成果吧。完攀後與教練分享我的喜悅,教練一貫地靜靜聽著我的口沫橫飛,當我說出去爬才知道上課的路線這麼難時,教練微笑著說:這樣你們出去爬才會覺得簡單啊。
--
2016年初因為重感冒身體元氣大傷,也因為練習遇到瓶頸,感覺不對,加上後來換工作,先是改為一週上一次課,後來就在4月結束了這段攀岩課程。結束課程後我體會到,在極為有限的上課時間中能進行的練習實在太少了,想要更進步,自己安排其他的練習是必要的,而檢視成果與調整練習內容或許比維持練習更為重要。
教練指導的踩腳技巧一直讓我受用至今。雖然沒有上課後總是免不了要花不少時間找回腳感,但有了腳法的底子,我這無力之人也逐漸地可以勉強親臨一些高手路線了。
2016年底聽聞教練要退休,便聯絡了虹瑩促成了這個退休餐會。在餐會上見到許多不曾謀面的學長姊,都是曾經在攀岩這條路上揮灑過青春的人們。很開心有緣份成為教練的學生與認識這些不同年代的攀岩人,想想自己攀岩也邁入第八年了,告訴自己說要繼續努力爬下去啊(握拳)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