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01/18
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


(圖片摘自:八旗文化)

書已經看完好幾天了。只是聽完第一場新書分享的此刻,滿腦子盡是三個與談人與該書編輯的精彩對談,一時間似乎無法安靜下澎湃的心,記起多少我在文字間流動的思緒。

書看到後面覺得越來越好看,當下簡單的解讀是因為後面篇章主題是我比較熟悉的日韓。只是這樣嗎?

對沒什麼旅行經驗、沒什麼深刻文化歷史觀察的我來說,以為這本書觸動到我的只是異文化與我文化的不同而已。

好像是快把書看完,某個在公車上發呆的片刻,我忽然開始想:「我真的是因為贊成台灣獨立,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才反對統一嗎?」我總是不稱對岸為「大陸」,稱「中國」;不稱「台語」,而稱「閩南語」;一方面我把「我們」分離,用「國」來反抗我不屬於你,一方面又把我使用的方言,套上對岸的「語言發源地」。這些行之有年的想法與行為,此刻看來卻都不再是理所當然,反而充滿一大堆矛盾。

所以,我還沒夠瞭解我心中那個「我是台灣人」,是怎麼一回事吧。


看完書後第一次理解了:一個人,一群人,要說出「自己是什麼人」,是有點複雜的事。有形的國籍與國界不時時存在,只是擁抱的了卻不一定擁有的了;無形的身份與認同總讓人無所適從,但卻是長相左右一生都在面對。

我們怎麼看台灣,怎麼看世界?怎麼看自己,怎麼看其他地方的人?如果可以跨越有形的事物來思考,世界或許就跟我們想像的很不一樣。

生活在台灣的我們,恰巧有複雜的認同經驗,可較為輕易理解書中論及的幾個國家。作者說;他旅行到後來才發現,他其實是為自己找答案。不論因此在旅途中遇見思考相同問題的人,或是終於懂了自己為什麼這麼尋尋覓覓,他在移動的過程中看見自己,也能慢慢嚐試說出自己是誰了。


相關連結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 (博客來頁面)
憂鬱的邊界: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 (八旗文化頁面)
哈囉~ 馬凌諾斯基 (作者部落格)
島嶼無風帶 (作者臉書粉絲頁)

4 則留言:

PsMonkey 說...

怎麼人類學家的書名常常得來個憂鬱...
《憂鬱的熱帶》、《憂鬱的邊界》,看來我應該來寫個《憂鬱的 Programmer》...... [逃]

Kateberry 說...

喔好久不見!(果然寫部落格總會有意外的驚喜呀XD)

Kateberry 說...

沒錯,這本書是要呼應《憂鬱的熱帶》,不然我覺得作者可能比較想把書名命名為《焦慮的邊界》XD

阿潑 說...

哈哈哈哈哈,對,其實是比較焦慮而不是憂慮。
出版社取的書名啦
其實沒有這麼憂鬱。

謝謝你的心得,說得真好又簡練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