攀爬中,牆上有我的馬尾影子 |
所以完攀心得會寫成 4 小篇:
- 攀爬過程:我為什麼來爬、路線樣貌、動作特色、難關的挑戰。
- 自我對話:攀爬過程中我有很多的自我問答,靈感來自攀爬本身、過去經驗、閱讀或與他人的交流。這些思考影響完攀很多,更讓我著迷。
- 感謝你們: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幫忙。他們真誠分享對攀岩的愛,給我很多力量與靈感。
- 攀岩的愛:這不只是一條路線,更是一個過程。這篇想聊在這段時間對攀岩生活的想法和實踐。
接下來是第 1 篇。
---
緣起
會有這個 project,是因為 4 月一條未竟的 5.11b project。
那是一條我很喜歡的路線,路線特色是動作連續,難關細膩。其中有勾腳、掛腳、雙腳夾地形等精彩動作,最大的挑戰是攀爬時不太容易休息。
在 5 個攀岩日中的後面幾天,我卻陷入卡關與沮喪。最後因為換線,也就順理成章放下。
放下後我想轉換心情,去摸了所有的 5.11 路線。
爬新路線令人愉悅。心裡不再執著完攀一件事,眼前展開的是一片廣闊的天空。
雖然爬困難的路線很卡關、都要一步一 take,但當被各種有趣的動作與新鮮感包圍,完攀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。
重要的不是能完攀更難的路線,而是過程中心裡有了那份踏實前進的平靜。
原岩中和開館 5 年,我幾乎只爬 5.10 的路線。沒去爬比較難的路線,除了是從前沒那麼常來爬,也是覺得自己能力不夠。
但這次爬了所有 5.11 的路線是個心態的轉捩點:只要投入時間,我就能爬完更難的路線。其實信心與勇氣,就是一個經驗累積與自我對話的結果吧?這次完攀,就是去驗證這個想法。
但這次爬了所有 5.11 的路線是個心態的轉捩點:只要投入時間,我就能爬完更難的路線。其實信心與勇氣,就是一個經驗累積與自我對話的結果吧?這次完攀,就是去驗證這個想法。
---
路線風景
- 第 1-2 段:old school,尤其翻上第一鋁條後的 face 面有大量指力點,需要運用身體重心轉移、側身與掛腳等省力技巧,才能爬得不費力。
- 第 3 段:難關區,整條路線最刺激好玩的地方,能玩到天花板 bicycle 一踩一勾與掛腳技巧。這裡也是完攀前最重要的休息站,在這個立體空間裡能發揮創意,找到各種休息動作的可能。
- 第 4 段:翻上第 2 鋁條後的內角煙囪區,和前面比起來沒有難關,但很考驗需要勇氣的推撐技巧,還有想要完攀的耐心。
完攀這條路線像連爬 4 條抱石,休息的重要性不亞於能連續地完成上述動作。
在攀爬時,我安排了 3 個休息位置,其中在天花板的休息是我拿到完攀門票的關鍵。
---
過程與挑戰
爬得好還要更省力,才有意義
只是攀爬這 2 段後手臂會蠻炸,難關都還沒到呢。
所以,我花了不少時間優化與找更省力的方法。像是,第一鋁條前飛碟岩點的掛快扣動作 (全線唯一用不擅長的虎口掛法掛的快扣)、高掛腳指力點倒身體到下一個指力點再掛快扣、踩側牆移動身體等。
攀爬這段我總是一氣呵成,感覺非常地棒。也好像正在衝浪,在長板上優雅地走板一樣。
攀爬這段我總是一氣呵成,感覺非常地棒。也好像正在衝浪,在長板上優雅地走板一樣。
面對難關,需要有精雕細琢的耐心
除了一開始花了一些時間和內角煙囪區磨合,其他時間我幾乎都在處理難關。
天花板難關有 2 組動作。
第 1 組動作,我用 bicycle 一踩一勾爬法。
面對比較少練習的勾腳動作,一開始也是勾不太住。後來在前輩們的指點下抓到秘訣「踩好才能勾住」,也在試了幾雙鞋後決定穿勾起來最穩的 Futura,每次都勾到腳掌 8 成面積,穩到不行。
第 2 組動作,是移動到地形上。
第 2 組動作,是移動到地形上。
大部分的人抓到地形大手點後,會將雙腳從 bicycle 一踩一勾中解開、直接甩到地形腳點。但我只要甩雙腳就無法一次踩住地形腳點,多次擺盪身體也只是讓力氣消耗殆盡。
經過數次嘗試,我發現可以補一個掛地形大手點的動作,最後只要甩一隻腳就能一次踩住地形腳點。
沒有休息不能完攀,但休息需要創意
進入難關前若沒好好休息,那花大把時間精雕細琢的難關動作,都只是枉然。
一開始,我也只能死命抓著天花板那個後來用來勾腳的手點 lock 休息。但很顯然,lock 不是一個理想的休息動作。
後來,我找到雙腳分別 drop knee 的動作,可以休回將近 5 成力量。但這樣還是不夠我完成難關、掛上快扣、翻上第 2 鋁條。
到第 6 個攀岩日,我已經不再想哪一天能爬完的時候,忽然意外地身體一塞,塞進一個卡雙腳、背和肩膀的空間,在這裡居然可以放雙手,瞬間假休息真 take。我知道拿到完攀門票了!
能休息你就能再發射,一開始比別人沒力就一點也不重要了。
---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