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1/07/05

《科技島讀》降落,謝謝帶我升空(1) QA特輯筆記


最後一集《科技島讀》的精彩不同以往,討論了我很有興趣、還在思考或正困惑的主題:寫作、社群媒體、自媒體、工作、快與慢、迷惘。其中,關於寫作過程、意義、卡住、道路、焦慮的描述與觀點,給我好大的共鳴和鼓舞。

這三篇文章向《科技島讀》致敬。對特輯內容有興趣的人,請看本篇(1)筆記;對我的想法有興趣的人,請看兩篇心得:(2)是寫作、社群媒體(3)是自媒體、工作的意義、快與慢、迷惘。


《科技島讀》QA特輯


關於寫作


▎怎麼開始寫作?


第一步就是(勇敢地)寫出來。先求有,再求好。無論寫得好、寫得壞,最後都可能變好。但擔心不足、或害怕錯誤而不寫,永遠不可能變好。


▎怎麼形成觀點?不是全新的觀點,也值得提出來嗎?


先丟出觀點。有了架構後,再來調整。

科技島讀的觀點都不是全新的。但因為只有你有興趣、願意花很多時間,最後就會磨出你的論點,也會是一個創新了。

周欽華的資料來源跟架構


▎覺得寫得很差怎麼辦?


第一個是「相信過程」。相信團隊,也相信不斷修改之後,文章就會更好。

第二個是「相信讀者」。提醒自己寫文章的初衷,是為了協助讀者理解,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滿足。因此觀點不一定要新;只要能表達得更易懂,或是整理得更完整,讀者仍然能從中受益。

此題是周欽華在臉書的補充


▎為什麼推薦寫作?


想法留在腦海中時,通常比較渾沌。但當想法被寫到紙或電腦上時,這樣客觀的距離,容易激盪出新的想法。

寫作可釐清思緒。寫作是一種思考狀態,也是一種思考方式。成功人士都很會寫。


▎什麼樣的文章是你覺得有趣、有挑戰性,讀者迴響也最大的?而產出過程是什麼樣子、你又如何看待?


是我感到恐懼、困惑,很多人也好奇,但卻沒人處理的主題。寫完這種文章,偶爾會出現建設性的答案;但大多時候卻沒有答案,只能把事件或現象描繪更清晰一點而已。沒有答案時,我就誠實地說出恐懼、疑惑與觀察到的現象。如此能讓更多人進來、促成更多討論。

面對這種害怕、想逃避、蹲很久都下不了筆的主題,有一天覺得再也受不了、再不動手會吞噬心靈時,就會下筆了。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的文章,通常都是很不錯、至少是大膽的作品,也會很受讀者歡迎。

寫文章有很多「套路」,選擇適合的場景使用即可。有的文章是安打型,容易寫;有的文章是全壘打型,不是全壘打,就是三振,比較難寫。寫全壘打型的文章對身心的壓力很大,沒辦法太常寫。

寫作卡住時的解放方式
輕鬆的方法都不會是有意義的


▎如何寫出高品質的文章?


發展自己的強項和特色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,就會發展出很不同的路線。


▎怎麼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?是一開始就找到,還是一路確認而來?


其實是模仿來的。一開始沒信心,所以從模仿欣賞的風格展開,後來才找到自己喜歡和舒服的風格。找到自己的風格後,別人就會對你的文章有共鳴。

後來也會嘗試不看別人的文章、先寫再說。寫完再來對照和調整。


關於在社群媒體寫作


▎在社群媒體寫作,容易受到批評,這是一種寫作障礙嗎?


在社群媒體寫作太容易,但也很容易受到批評。大家反而不敢寫,的確是一種障礙。在部落格的時代,不會那麼快看到批評,壓力比較小。

可嘗試磨擦力較大、或其他媒介的寫作。如:紙筆寫作、email寫作、日記;選擇分享對象,只給你的朋友看;用聲音、錄影。
 

▎在社群媒體和其他媒介寫作,有什麼不同?


無腦攻擊的摩擦力不同。社群媒體是表達意見、交流討論的地方。因為表達意見太容易,很多人會無腦回應,所以無腦攻擊的摩擦力低。而像部落格互動性較低、文章長,無法看長文的人就無法無腦回應,所以無腦攻擊的摩擦力高。

而社群媒體降低了無腦攻擊的摩擦力。很多人在上面講話越來越含糊,不敢講真話、甚至不再講話。所以,社群媒體可能比較適合不怕被攻擊的人?

也因為如此,社群媒體可能比較適合故事、詩或感受型的文章?因為每個人對感受型文體的解讀都不一樣,大家也可以接受不一樣。但論說文就可能比較不適合發表在社群媒體。

 

關於資訊


▎如何做個能夠給人關鍵、重要訊息的人?


提綱契領。從紛擾的世界中,幫他人找到規則、原理;再提供脈絡、模型。如此可幫助他人理解世界,使其依循與行動、不迷失。

理論的意義,在於能幫我們快速地理解世界。理論很抽象、有侷限,但有功能性。他可規模化處理未知、也能推估或猜測可能的狀態。而經驗則通常是用描述的,沒有經驗時,就可能無法回應。
 

▎在資訊爆炸、焦慮自己跟不上的時代,該怎麼找到平衡?


人類腦袋的演化跟不上上世界的變化。但一直追趕的結果,就是生病。故條件允許下:一、評估你需不需要慢?快慢可能是比例問題,不同的人,有不同的舒服比例。二、有意識地遠離快(如:社群媒體),找回慢的、更適合身心健康的生活步調。最後要相信,世界少了我沒差,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 

▎沒那麼快的人類,要怎麼管理越來越快的世界?


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。但留在社群媒體裡,可能是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,但他們形塑了主流社會的價值。這樣會造成社會的問題?

遠離快的時候,要理解與主流不同步的犧牲、換來的是健康的身心。能用健康的身心和世界互動,才可給予世界更有價值的事情。但這必需很用力才做得到,非常困難。


關於人生


▎我很迷惘,該怎麼辦?


年輕時目標很明確,是好事嗎?我認為迷惘很正常、更是件好事,表示自己還有其他可能性。要學習接受迷惘。因為很多人沒有選擇,所以沒辦法迷惘;或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所以只能假裝不知道自己在迷惘。

越早面對迷惘,就能越早解決問題。幾點建議如下:一、動手解決迷惘,不能光看不做;二、接受身體給你的答案;三、嘗試一個人起頭、上路、完成一件事情,你會在路上找到答案。


▎工作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?


有沒有可能性。有些工作會打開你的可能性,而有些工作會關閉你的可能性。後者應該要求更高的報酬,因為他買走了你未來的一部分。

 

關於自媒體


▎錄podcast的心得


不用擔心自己不足或不懂,每一次的發問就是擔任一個溝通的角色,也像代表一群人的心聲。

錄節目要寫一個牌子,提醒要「呼吸」。podcast是對話、要有放鬆的感覺,不要變成像演講那樣嚴肅。

錄podcast很耗能,就像做一場表演。例如要很控制自己,保持口氣一致性。


***




***


筆記後記


《科技島讀》是我第一批接觸的podcast,雖然時空尺度時常是我想都沒想過地大,但每次聽都有像是看《星際效應》、在浩瀚宇宙中航行的興奮感。在知識爆炸的年代,只有很少數的文章被我選中或看完。但我卻每每都可以在《科技島讀》停留一小時這樣相對長的時間,實在是拜倒在這精彩、好看,總是提出更多樣、更開放、更宏觀的看世界視野下。

寫這篇筆記有兩個意義,一是提點與鼓勵自己;二是把自己當提問者,整理問題的同時,也幫自己釐清問題後更大的思考。而這些問題也像對自己提問。在《科技島讀》引路後,我更有勇氣繼續前進。

寫完筆記有幾個印象深刻的事:一、原來說話可以像寫作一樣精準;二、不寫,會吞噬心靈的文章,就像我挖出卡住的靈魂那樣吧;三、社群媒體的無腦攻擊摩擦力低,這形容實在太妙;四、慢的解脫;五、在嚴肅的《科技島讀》聽到沒被剪掉的打蚊子,笑翻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