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4/07/30

從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聊攀岩的進和停

正在做休息動作的攀岩者

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是《一代宗師》的台詞,在電影脈絡下的意涵是只能進不能退。我在看高手攀爬路線、自己也去攀爬後,這句話激發我寫下攀岩進和停。


文章目錄

  • 為什麼想寫攀岩的進和停?
  • 進是行動指引,更是一種態度
  • 停的積極性,為進而停
  • 進與停,都是思考後的行動
  • 進與停,都是無限賽局的過程
  • 一流的人都很懂得怎麼停
  • 後記與謝誌



為什麼想寫攀岩的進和停?


進是正面的詞彙,在很多 (運動) 心理學和商管書都能找到大量且清楚的論述。

但相較之下,停複雜多了。

若進是航道,停就像是海洋。很深、很廣。

除了字面上的負面意象,停也時常被賦予以退為進等完全相反的概念或意義。這樣橫跨光譜兩端的詮釋可能性,讓我對各種場景中的停非常好奇。

鏡頭拉到攀岩。

我熱衷上攀,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需要運用大量停的技巧,更需要有停的意識。

在完成幾條上攀路線後,我對攀岩的停有了一些想法與體悟,一直很想獨立寫一些攀岩的停。但這題不好處理。既抽象,又不知道該從何開始。

這次遇到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,靈光乍現地看到了機會。既然這句話說不要停,那就從為什麼要停、停不是停、怎麼停開始聊吧? 

要寫停,還是要從進寫起,再寫停和進的關係,最後以停為終。 



楔子:遇到一位高手之後


6 月遇到一位香港高手來原岩中和,她的攀爬令我印象深刻,因為太美了。

她爬 5.11d 油潑辣子這條路線的身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,按耐不住也決定上牆一試。

上牆後摸了幾下就被電到,哇好難喔。

下來後,有感而發跟繩伴 Vince 再次描述對她攀爬的觀察與自己攀爬的感受。

「她的休息動作都只有一下,很快就會再出手。出手後動作序列俐落明快,似乎在做休息動作時,已經把出手後每個動作都想的很清楚了。」

「但我休好幾下,出手後卻還是進退失據,只有狼狽。」

Vince 聽完,回了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。

乍聽到這句話,覺得 Vince 是鼓勵我向高手學習。但旋即發現這句話也說出了一些我的觀點?

我們沒有繼續討論下去。餘音繚繞幾天後,我提筆寫下這篇文章。 





進是行動指引,更是一種態度


回想爬那條路線的情境與聽到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的當下,我的理解是:

既然來了就勇敢出手,寧可前進也不要停。有嘗試才有機會,但停下來就什麼都沒了。

但再仔細想想,這句話應該不只有告訴我這件事情。 

這是我第一次爬這條路線,除了要面對陌生而來的不安,更有動作強度高而來的壓力。 無論進或停,我在路線上都是窘迫、快要不行的。

其實我的身體沒有什麼餘裕,腦袋也不能好好思考。而決策每個動作的時間,也都被壓縮在不但短暫而且混亂的「一思」裡。

既然身心狀態都還沒準備好,所以與其問自己在攀爬當下應該進還是停,不如把時間軸拉到攀爬前,問自己是用進還是停的心態來爬這條路線?

我的答案是,莫忘初衷。 

因為嚮往高手的姿態、氣勢與思考而來爬這條路線。所以無論爬得動或爬不動,我都要用積極的心態行動,更要在體驗與嘗試中找答案。

所以從這句話,我體悟到的第二件事情是:

用積極開放的態度面對新的挑戰 (進),不要只是想但什麼都沒做 (停)。

從「寧可前進也不要停下來」的行動指引,到「不要只是想但什麼都不做」的態度,都是「進」給我的提醒。



停的積極性,為進而停


攀岩看起來是個加法的運動 (需要力量),但其實更是個很考驗減法運用的一門藝術 (要會休息)。

攀岩的停,包括休息動作和 take。但他們都不是真的停,而是為了處理進而停。

攀岩要會停才能進,要能在「一思停」裡「一思進」。

在這裡,一思停的思當名詞用,指的是時間;而一思進的思當動詞用,指的是思考。

這個概念,我給自己的攀岩提醒是:

一、莫在能思考怎麼進時,只用來休息。

攀岩者總是不斷地挑戰難度更高的路線,那在停這個必經的過程裡,就要讓他成為一個機會。讓自己在下次出手能更前進一點,不要在能思考下一步的時間裡,卻只拿來休息。

二、休息是為了處理重要的事,而不是只關注緊急的事。

在做休息動作時,要積極思考下一步 (進),而不要只是想著現在這一步 (停)。



進與停,都是思考後的行動


寫作時讀到一篇文章對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的解讀覺得蠻有意思,嘗試拿來聊攀岩。

作者說,這句話的重點不在進和停,而是在思。

若不思,就會從「一思進」變成「一進」。只知到往前衝,但無法根據目標和外在環境變化調整策略,最後會變成「一思停」。

這有點「學而不思則惘」的味道。

拉到攀岩,我想延伸兩點思考。

一,攀岩永遠在對抗世界上最大的阻力地心引力,要持續前進就要能「一思進」。

若只有蠻力 (一進),很難完成更難的目標,甚至也難以維持好的身心狀態繼續爬下去,最後只能「一 (思) 停」。

二,因為攀岩要對抗地心引力,所以練成優秀的休息技巧、學會 take 的使用策略,這些「一思停」能帶你走得更遠更長。

所以在攀岩裡,無論是進或停,都應該是思考後的行動。



進與停,都是無限賽局的過程


但攀岩若不思考,會怎樣呢?

「一進」的可能結局是有勇無謀,「一停」則是放棄或從眾,都會離目標越來越遠。

在攀岩的進裡,攀岩者會觀察路線,尋找最容易突破的破綻,策劃出自己的攀爬路徑。若沒有在觀察路線時思考、選擇直接硬幹,就可能失敗或撤退,可惜一次的嘗試能量。

而在攀岩的停裡,當攀爬一條困難路線、遇到一個過不去的難關,甚至嘗試一個沒人做過的動作組合,這些過程都需要攀岩者很有意識地花時間與空間思考。

但這些思考是有代價的。可能你的進度會停滯,甚至短期之間,你要面對自己失敗了。 

這時,考驗的是你有沒有用無限賽局思考的格局和勇氣。

「一思進」是為了能更有效率、更聰明地往目標邁進,「一思停」則是為了最後有所得、長期的成功而停。

完攀是終點,但絕對不是最後的終點。

攀岩者永遠無法滿足於一條路線。只有能持續地爬、持續挑戰路線或享受有趣的動作,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吧?
 


一流的人都很懂得怎麼停


最後,拾人牙慧我很喜歡的一本書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。作者訪談上百位成功人士與運動員後提出,持續有好表現的一個秘訣就是休息。

這個觀點很啟發我,我在攀岩也有相同的體悟。

觀察高手攀岩會發現,他們很會安排休息。休息讓他們的移動有效、有節奏,因而能能持續輸出到完攀。

文章前面談的都是攀爬中的停。但將時間尺度拉長到攀岩生活、甚至生涯的停,我認為一樣值得花時間學習與實踐


原岩中和 5.11d 未竟心得 (2):摔傷後,適合思考挑戰困難的意義與如何停下來



  • 進是行動指引,更是一種態度
  • 停的積極性,為進而停
  • 進與停,都是思考後的行動
  • 進與停,都是無限賽局的過程
  • 一流的人都很懂得怎麼停


「寧可一思進,莫在一思停」這句話像一根竹籤,串起一些有趣的食材 (想法),最後變成一道讓我意猶未盡的料理 (文章)。

這些想法,都是我攀岩時眾多的自我對話,是對攀岩過程與體驗的各種好奇與提問。但大多數時候,這些問答都只能搭著好幾年完攀一條路線的心得,才有機會粉墨登場。

這次偶然地有了機會與靈感,將這些想法獨立成篇寫出來。我很意外,卻也蠻喜歡文章最後出乎意料的樣子。 

這次的寫作體驗也很享受。好像揉合了這幾年看的書,寫出了想寫但還沒寫過的樣子,甚至讓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。

而寫下這些抽象的意義,除了記錄內心世界,更是想透過寫作讓這些抽象具象化,給予自己既能強大也能溫柔的力量。  

雖然寫完後還是有感覺到,有一些想寫的寫不出來,已經寫出來的卻無法寫的更清楚。但,就讓這裡成為一個起點吧。

最後要謝謝 Vince,因為你分享了這句話,我才有了靈感感寫出這篇文章。所以,很期待下次一起攀岩,再互相分享有趣的引經據典!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