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1/08/28

攀岩還是在那裡

久違攀岩就來moonboard

三個半月後再攀岩,心情很激動。穿上岩鞋、身體離開地面的感覺很踏實,仍然很熟悉、很喜歡。雖然是點超小、角度斜到跟鬼一樣的moonboard,但至少我還能爬右下角到左上角這一條路線。爬過的人,懂我在說什麼XD。謝謝許老闆邀請我到解憂攀岩場,邊爬、邊聊人生。


就算是gap,也沒有白走的路


算著這個沒攀岩的gap有多久了,就好像宮鬥劇裡的娘娘、摸著宮殿外的石頭、算著皇上多久沒來了。我也摸著岩鞋、想著好久前在岩場的光景。沒攀岩的日子比想像中過得快,卻沒想像中痛苦。這段時間換來難得的安靜,我專注地做了很多想做的事情。以前有時不想爬,但全世界都在爬,所以不敢停;現在全世界都不爬,我終於能停下來了。

我好好地把握了這難得的獨自時光。但長時間地專注耗費精力,沒社交也讓心情低落。某天,蹦出爬關子嶺青蛙王子這條路線、每一趟都在進步的感覺,我知道終於走出結果,走進了過程裡。和爬青蛙一樣,我離目標越來越近了,所以現在當然要繼續堅持,直到到完攀為止。

gap給人停滯的印象,但我的人生卻充滿了gap。原來我不適合線性路線,因為我永遠會好奇地繞來繞去,很需要時間停下來找自己的答案。我看待繞路是一種累積,至少現在的我,已經相信「沒有白走的路」


用調節領會,讓攀岩還是在那裡


和攀岩有相對客觀的距離後,我再思考了和攀岩的關係,並在《衝浪板上的哲學家》這本書獲得反思。作者提到衝浪是有限人生中能追尋的一種崇高之美,而浪人是以調節領會來看待:
  • 領會浪是不斷變化的自然現象,是一份自由、自我超越和幸福
  • 藉由調節身體、隨浪移動、回應世界
  • 因為覺察到內在價值,所以為了事情本身而做,放手並且不控制

哲學家好囉嗦,但似乎又說的有點道理。我並非想不停地爬,而是想找到自己的攀岩節奏。

蟄伏時放不下過去的熟悉和喧鬧,但 L 說「攀岩還是在那裡」提點了我:是我想要的,不會離開。跟衝浪一樣,我不斷地調節領會和攀岩的關係,也讓攀岩還是在那裡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