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15/09/30

2015全國錦標賽記事(一):賽前

小傑教練給我的訓練菜單

2012年我第一次參加全國錦標賽,也是我的第一場難度賽。身為新手選手,同時要面對記路線、掛快扣、休息抹粉、調整呼吸等好幾件事情,連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的我,緊張地半死上場,掛了兩個快扣就‧‧‧fall了。

2013年,我在錦標賽前夕受傷,悲傷棄賽。傷後我的練習量不穩定,在找回岩感與調整身心狀態間緩慢摸索,這一年半間我幾乎沒參加比賽。2014年我追回傷前進度,邁開新的步伐,我終於有了信心,重新投入更多時間攀岩。同時我也確立更多更大的目標,其中包括2015年要力拼比賽。


乙組?還是甲組?


我與三年前大大不同了。今年,我要在乙組力求穩當表現,還是自我挑戰甲組呢?我的岩齡邁向坐五望六,今年如果比乙組,就是畢業考了,我能沒遺憾地畢業嗎?如果比甲組,就是入學考了,我能不怯場,發揮實力嗎?

我仔細琢磨了平日的訓練狀況:我的比賽狀態不穩定、容易怯場,去甲組比賽極可能過於緊張而無法發揮實力。或許先求在乙組穩穩地爬好,建立前進甲組的信心?而從沒拿過冠軍的我,還是一直渴望這個虛名,這次比賽應該是一個好時機?幾番思考,最後我任性地決定今年就比乙組了。我想要拿冠軍、想要完攀決賽路線,想要沒有遺憾地從乙組畢業。

沒想到,賽前發生了女甲取消的爭議事件,引發沸沸揚揚的討論。我比乙組意外地被熱論,大家也討論為什麼選手不想去甲組?我再次檢視了自己的心態,也思考如果像我這樣相對資深的選手只想窩在乙組,不願意去挑戰甲組,這反映了什麼?又對比賽和攀岩風氣的推廣有什麼影響?比賽在即,最後我決定不再去想我到底該不該去甲組,我現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專心比好乙組的比賽。


訓練


今年5月前我的訓練方式就是去岩場爬,一週至少四次,爬抱石的天數比難度多一點。但因為開始感到過往的練習方式無法滿足我,在渴望更有效率地訓練下,我開始想試試系統性的訓練。

5-6月間,我請老友小傑幫我開訓練菜單(此菜單的內容是耐力與力量)。我們採用「函授方式」進行,由我自己做訓練,有問題再找小傑討論。由於沒有教練可在場即時提醒與指正,我意識到身為訓練新手的自己可能對在訓練中所犯的錯誤沒有自覺。這可能使訓練效果降低,更可能造成運動傷害。年底即將有好幾場比賽,我無法承受再受傷。我開始思索其他訓練的可能性。

7月起,我做了一個從未想過我會做的決定:去上yumyum教練的攀岩課。兩天上課練技巧之外,我再抽兩天自己去岩場爬維持岩感、力量、做其他的訓練。


比賽前夕


比賽前我大致維持日常的攀爬量。但針對長路線、天花板和O.S有特地到內湖特訓一下。在內湖練習爬到40個點(需要下攀),也利用熱騰騰的夏季賽路線練習O.S

因為沒有辦法先去壽山爬看看,所以就在網路上翻岩場的照片和以前比賽影片,感受一下岩場的空間和地形。20102011年的全國錦標賽都是在這裡舉辦,發現中興山社的朋友錦雲在2010年拿到女乙冠軍,覺得好振奮啊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